冠县县委编办立足党的机关、政治机关职能定位,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在赋权减负、招才引智、增能提效上持续发力,为服务民生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做好赋权文章,下放“五项权利”知民意。优化乡镇(街道)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备,制定下放“五项权力”的实施方案和细则,赋予乡镇(街道)对县直职能部门及其派驻机构考核评价权、对派驻机构负责人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和对所辖区域的规划参与权,把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营造良好营商和人居环境上来,解决好服务群众、基层治理抓落实“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做好减负文章,深入“遍访基层”察民情。乡镇(街道)严格实行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全面清理上级与乡镇(街道)签订的各类“责任状”,严禁以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等形式,将县直部门工作任务责任转嫁给乡镇(街道)承担。开展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以“三遍访”工作为载体,结合蹲点调研、“四不两直”等方式,全方位收集基层干部、办事群众的民声民意,真实了解基层党政工作机构日常运行、便民服务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对症施治为基层“松绑减负”。
三、做好引智文章,创新“编制周转”聚民力。一是坚持集众智谋发展。组建县人才服务中心,搭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设立人才周转编制专户,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提供80名机动事业编制名额,破解紧缺人才录用、流动过程中遇到的编制使用难题。二是坚持聚众力谋实策。科学编制用编进人计划,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向重点领域倾斜。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合理调配,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定期汇总分析数据、总结变化规律、预估变化趋势,从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比例等维度分析研判全县人员编制使用情况和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为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提供完备数据支撑。
四、做好增能文章,规范“属地管理”解民难。一是升级“乡呼县应”平台。健全完善“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衔接网格化服务管理,将98项县乡属地管理事项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的热点难点事项整合纳入网格,实现“乡呼县应”平台同网格化平台的深度融合。二是强化统筹调度。明确县综治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县级“乡呼县应”指挥中心的运行,加强“乡呼县应”县级指挥中心力量配备,核增事业编制4名;增设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统筹辖区内派驻机构,负责各类问题受理、事项分配、统筹调度、监督管理,实现综合执法“一口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
五、做好提效文章,加快“流程再造”排民忧。一是精简机关内部工作流程。健全以权责清单、职责任务清单、部门边界清单为脉络的清单式管理体系,厘清跨部门事项办理职责边界,绘制部门职能运行流程图,摒弃繁琐环节,打通制约机关效能的堵点痛点。二是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基层“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完善综合便民服务功能,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延伸,加快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点和网上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